另一位“开元三大士”天竺高僧金刚智,于开元八年(720年)来到长安,开始传授密法。他在唐玄宗的崇信下,于皇宫内外设坛灌顶[5],广度四众,朝野士庶,争相归依。从师于善无畏的一行,也拜在他的门下亲受其灌顶,秉承其所传密法,深得其要。后来金刚智收受一位来自狮子国(今斯里兰卡)的弟子,这便是位列“开元三大士”之一的不空。
金刚智在弟子不空及一行的协助下,也译出密教经典多部,其中有《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》四卷,以及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教王经》三卷,后人习惯上将两者并称《金刚顶经》,这部经卷,亦是密教根本经典之一。
就在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、一行等创建汉地密教的同时,印度密教又有一条支流,越过喜马拉雅山,进入中国西藏。以后这条支流教网日张,流行远播于西藏、青海、蒙古等地,形成了区别汉地密教的“藏密”,并成为西藏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与此相反的是,随着唐末五代的连年战乱,由善无畏、金刚智等首创的中土密教,渐渐法脉断绝,不为人知了。幸得当年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最澄、空海、圆仁、圆珍等,将汉密带回了日本,并逐渐使这一佛教宗派发展、繁荣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