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球是两属于中日之间的。一八七一年,琉球人遭风漂至台湾,为生番所杀。一八七三年,日本小田县民漂至,又被杀。这一年,日本副岛种臣来换约。命其副使柳原前光诘问总署。总署说:“琉球亦我属土。属土之民相杀,与日本何预?小田人遇害,则没有听见。”又说:“生番是化外之民。”日本人说:“既如此,我们将自往问罪。”又争琉球是日本属国。彼此议不能决而罢。明年,日本派兵攻台湾。又派柳原前光到中国来,说系问罪于中国化外之地。中国声教所及,秋毫不犯。中国派沈葆桢巡视台湾,调兵渡海。日人气馁。其兵又遇疫。乃由英使调停,在津立专约三款:中国恤日本难民家属银十万两,偿还日本修筑道路房屋之费银四十万两了事。一八七九年,日本竟灭琉球,以为冲绳县。中国和他交涉,迄无结果。[3]
朝鲜离中国,本较日本为近;其文化程度,实亦较日本为高。不幸欧人东略之时,适值其国党争积弱之际,遂致一蹶不振。当清朝同光之际,正值朝鲜国王李熙初立之时。其父昰(shì)应摄政。[4]昰应的为人,颇有才气,而智识锢蔽,持闭关主义甚坚。欧美诸国去求通商,辄遭拒绝,各国来告中国。中国辄以向不干预朝鲜内政答之。在中国的习惯,固然如此。然和国际法属国无外交之例,却是相背的。日人乘此机会,一八七六年,用兵力强迫朝鲜立约通商,约文中竟订明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。这时候,李鸿章主持中国外交,主张引进各国势力,互相牵制。乃劝朝鲜和美、英、法、德,次第立约。约文中都申明朝鲜为中国属邦。然和属国无外交之例,仍属相背。这时候,李熙已亲政。其妃闵氏之族专权。昰应失职怏怏。一八八二年,朝鲜因聘日武官教练新兵,被裁的兵作乱,焚日使馆,复拥昰应摄政。驻日公使黎庶昌,急电直隶总督张树藩。树藩立遣提督丁汝昌督兵船前往。总署又派吴长庆率兵继往。代定其乱,执昰应以归。[5]这一次,日本亦派兵前往,而较中国兵迟到,所以于事无及。事定之后,吴长庆遂留驻朝鲜。这时候,朝鲜分为事大、独立两党。在朝的事大党,以王妃闵氏之族为中心。一八八四年,独立党作乱。为吴长庆所镇定。日公使自焚其使馆,说是我兵炮击他的。明年,日本派伊藤博文来,和李鸿章在天津立约:(一)两国均撤兵。(二)勿派员教练朝鲜兵士。(三)朝鲜有变乱事件,两国派兵,均先行文知照,事定仍即撤回。中国和日本,对朝鲜遂立于同等地位了。[6]其明年,出使英、法、德、俄大臣刘瑞芬建议,和英、美、俄诸国立约保护朝鲜。李鸿章颇赞成之,而总署持不可,其议遂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