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寺庙
我国寺庙建筑,无论在平面上、布置上或殿屋之结构上,与宫殿住宅等 素无显异之区别。盖均以一正两厢,前朝后寝,缀以廊屋为其基本之配置方 式也,其设计以前后中轴线为主干,而对左右交轴线,则往往忽略。交轴线 之于中轴线,无自身之观点立场,完全处于附属地位,为中国建筑特征之一。 故宫殿寺庙,规模之大者,胥在中轴线上增加庭院进数,其平面成为前后极 长而东西狭小之状。其左右若有所增进,则往往另加中轴线一道与原有中轴 线平行。而两者之间,并无图案上之关系,可各不相关焉。清代建筑承二千 余年来传统,仍保存此特征,前所举宫殿实例,固均如是。至于寺庙亦莫不 如是焉。
曲阜孔庙[10]阙里至圣庙为我国渊源最古,历史最 长之一组建筑物,盖自孔子故宅居室三间,二千余年来,繁衍以成国家修建, 帝王瞻拜之三百余间大庙宇,实世上之孤例。孔庙之扩大,至现有规模,实 自宋始。历代屡有增改,然现状之形成,则清雍正乾隆修葺以后之结果也。 庙制前后共分为庭院八进,贯彻县城南北,分城为东西二部。前面第一进南 面正门迩接曲阜县城南门,作棂星门,其内前三进均为空庭,松柏苍茂。每 进以丹垣区隔南北,正中辟门。自第四进以北,庙垣四隅建角楼,盖庙地之 本身也。其南面正中门曰大中门,第四进之北,崇阁曰奎文,即上节所述明 弘治十七年之建筑物也。奎文阁之前,庭院之正中,为同文门,与阁同时建, 内立汉魏齐隋唐宋碑十九通,两侧碑亭则民国二十二年所建。庭院左右为驻 跸与斋宿。奎文阁之北,为第五进庭院,有碑亭十三座,计金亭二,元亭二, 明清亭九。庭院东西为毓粹、观德二门,为城东西二部交通之孔道。自此以 北,乃达庙之中心部分,计分为三路;中部入大成门,至大成殿及寝殿。大 成门两侧掖门曰金声门,曰玉振门,其北两侧为东庑西庑,历代贤哲神位在 焉。大成殿之前,庭院正中为杏坛,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址。寝殿之后更进一 院为圣迹殿,明万历间建,以藏圣迹图刻石者也。东路南门曰承圣门,为元 代遗构;门内为诗礼堂及崇圣祠,祀孔子五代祖先。西路南门曰启圣门,亦 元建;门内为金丝堂及启圣殿与寝殿,祀孔子父母。此三路以北又合为最后 一进,神庖神厨在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