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有些复杂的故事到了《春秋》里只变成了六个字:郑伯克段于鄢。但据孔子的忠实信徒说,这六个字就是春秋笔法的凌厉展现,受过特殊训练的人对里面的“褒贬”一目了然。
下面就是受过春秋笔法训练的人的解释:
“郑伯”是对国君的称呼,不说姬寤生或是郑老大,这是怪罪姬寤生没有尽到一个做哥哥的责任。老弟要什么,郑老大就给什么,这就是放纵溺爱,不是个好哥哥,所以只称他为国君。“克”指的是战胜敌人,说明郑老大的放纵溺爱根本就不是出自本心,而是诈术,他从始至终都把弟弟当成敌人,必杀之而后快。
郑伯克段于鄢,就是说,郑庄公用狡狯的诈术干掉了亲弟弟这个敌人。虽然姬段造反是不对的,但姬寤生不怀歹毒的心,之前就好好教育弟弟,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。所以,罪责全在姬寤生身上。这个标题是想告诉我们,那些动机不纯的人,就是消灭了敌人,也没有功劳,大家应该强烈谴责这种内心奸诈、外表忠厚的人。
由此可以看出,春秋笔法暗藏玄机,不经专家讲解,谁都无法弄懂,而且讲解起来极为生涩,很多人都不喜欢学。但刘伯温却是个例外,他学起来津津有味,还能独立发挥。
不过,中国古代的老师不喜欢刘伯温这样太过伶俐的学生。刘伯温的老师每当看到他把学习当成娱乐时,就一脸严肃地说:“老祖宗教导我们,学海无涯苦作舟,学习是苦差事,必须要头悬梁锥刺股,就是你聪明,不需要如此,也要装出痛苦的模样来。唯有真苦尽才能真甘来。你把学习当成是乐子,这是态度不严肃,恐怕不能被老祖宗所喜欢。”